什麼是光譜?從彩虹到科學,一篇看懂光的秘密

您是否曾對雨後的彩虹感到驚奇?那道橫跨天際的七彩光帶,其實就是大自然最壯麗的「光譜」展示。但光譜不僅僅是美麗的自然現象,它更是科學家解開宇宙奧秘、分析物質成分的關鍵鑰匙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光譜的定義、類型及其在科技中的重要應用。

光譜的科學定義:光的指紋

簡單來說,光譜(Spectrum)是將複色光(如太陽光)通過光學儀器(如三稜鏡)分散後,按照波長長短或頻率高低依次排列所形成的圖案。每一種光,都由不同波長的光波組成,而光譜就像是揭示這些組成成分的「光的指紋」。

白光穿過三稜鏡後被分散成彩虹色的光譜
牛頓的經典實驗:白光通過三稜鏡後,會被色散成由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組成的連續光譜。

光譜的三種主要類型

根據其呈現的形式,光譜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,每種類型都揭示了光源或其路徑上物質的不同資訊。

1. 連續光譜 (Continuous Spectrum)

由熾熱的固體、液體或高壓氣體發出的光所形成,包含了從紅光到紫光所有顏色的光,光色之間沒有任何間斷。我們日常看到的太陽光和傳統白熾燈泡發出的光,都屬於連續光譜。

2. 發射光譜 (Emission Spectrum)

當稀薄的氣體被加熱或通電至高溫時,其原子會發出特定波長的光,形成由幾條獨立、明亮的彩色線條組成的光譜。每種化學元素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發射光譜,因此它也被稱為「線光譜」,是鑑定物質成分的有力工具,例如霓虹燈就是利用氖氣的發射光譜製成。

3. 吸收光譜 (Absorption Spectrum)

當連續光譜的光穿過一種較冷的物質(通常是氣體)時,該物質的原子會吸收其特徵波長的光,導致在連續的背景上出現數條暗線。透過分析這些暗線的位置,科學家可以反推出該氣體的化學成分。例如,分析太陽光譜中的暗線(夫朗和斐線),就能得知太陽大氣層的組成。

遙遠星系的璀璨星雲,其光譜可用於分析化學成分
天文學家透過分析遙遠星雲的光譜,來解讀其化學組成和物理狀態。

光譜在生活與科技中的驚人應用

光譜學的應用無所不在,早已深入我們的生活和尖端科技中:

  • 天文學:分析恆星和星系的光譜,可以得知它們的化學成分、溫度、密度、甚至是移動速度,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主要手段。
  • 化學分析:在實驗室中,光譜儀被用來快速、精確地鑑定樣品中的化學物質,廣泛應用於食品安全、環境監測和藥物檢測。
  • 照明科技:LED燈的「色溫」和「演色性(CRI)」都與其光譜分佈密切相關。工程師透過調整材料,設計出特定光譜的燈光,以滿足從居家照明到專業攝影棚的不同需求。
  • 醫療診斷:特定的醫療儀器利用光譜技術來檢測血液中的含氧量(血氧儀)或分析組織樣本。

如何看懂一張光譜圖?

在科學應用中,光譜通常以圖表呈現。X 軸代表光的波長(單位通常是奈米 nm),Y 軸則代表該波長光的相對強度。透過觀察圖中能量峰值的位置,就能了解該光源主要由哪些顏色的光組成。

顏色 大致波長範圍 (nm) 生活中的例子
紅光 (Red) 約 625-740 nm 交通信號燈、雷射筆
橙光 (Orange) 約 590-625 nm 鈉燈、夕陽
黃光 (Yellow) 約 565-590 nm 檸檬、向日葵
綠光 (Green) 約 520-565 nm 植物葉片、綠色雷射
藍光 (Blue) 約 435-500 nm 藍天、LED 螢幕
紫光 (Violet) 約 380-435 nm 薰衣草、紫外線燈的邊緣可見光

結論

從一道簡單的彩虹到複雜的星系分析,光譜是連結我們肉眼所見世界與微觀原子世界的橋樑。它不僅揭示了光的本質,更成為推動現代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。下次當您看到彩虹時,不妨想想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奧科學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