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眩光?一篇搞懂成因、類型與四大改善方法

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:夜晚開車被對向車燈照得眼前一片白、或是在陽光下使用筆電卻看不清螢幕?這些令人不適的視覺感受,就是「眩光」(Glare)在作祟。眩光不僅會造成眼睛疲勞,嚴重時更可能影響安全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眩光的定義、類型,並提供實用的改善方法。

夜間駕駛時,對向來車的強光造成嚴重的眩光
眩光是照明設計和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視覺干擾問題之一。

眩光的科學定義:視野中的亮度殺手

簡單來說,眩光是指因視野內的亮度分佈或亮度範圍極端不均,或存在極端的亮度對比,從而引起視覺不適或降低物體可視度的現象。當一個過亮的光源(如太陽、裸露的燈泡)直接或間接進入我們的眼睛時,瞳孔會急劇收縮,導致我們難以看清周圍較暗的物體。

眩光的兩種主要類型

根據眩光對人造成的影響,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兩種,我們透過卡片化的方式讓您更清晰地理解:

1. 不適眩光 (Discomfort Glare)

這種眩光主要引起視覺上的不舒適感,例如眼睛疲勞、酸澀或想避開視線。它不一定會降低你看清物體的能力,但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會讓人感到煩躁和疲憊。辦公室中不當的燈具佈置是常見的成因。

2. 失能眩光 (Disability Glare)

這是更為嚴重的眩光類型,它會實質上降低人眼的視覺功能,使你看不到或看不清物體,彷彿視力暫時喪失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夜間駕駛時,被對向車輛的遠光燈直射,導致瞬間看不清前方路況,極具危險性。

此外,還有由光滑表面(如水面、玻璃帷幕)反射光線造成的「反射眩光」,它同時可能是不適眩光,也可能是失能眩光。

造成眩光的常見原因

了解眩光的成因,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。以下是幾個常見的「元兇」:

  • 過高的光源亮度:使用亮度遠超環境所需的燈具,或直視裸露的燈芯(如無燈罩的燈泡)。
  • 不當的燈具位置:將燈具安裝在容易直視的角度,例如座位正前方的天花板筒燈。
  • 高反射率的表面:室內有拋光磁磚、玻璃桌面、或亮面螢幕等,容易將光源反射至眼中。
  • 亮度對比過大:在昏暗的房間中只開一盞很亮的檯燈,或長時間盯著明亮的螢幕,都會形成強烈的亮度對比,加劇眼睛負擔。
在明亮窗邊使用筆電,螢幕反射的光線可能造成眩光問題
調整工作位置,避免強光直射或反射是改善眩光的有效方法。

如何有效改善與避免眩光?

幸運的是,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照明設計和習慣調整,大幅降低眩光帶來的困擾:

  1. 選擇合適的燈具:選購具有防眩光設計的燈具,例如深杯防眩光的筒燈、帶有柔光罩的平板燈,或是不會直接看到發光體的間接照明。在照明產品的規格中,可以留意 UGR (Unified Glare Rating) 值,UGR < 19 通常被認為是舒適的低眩光照明。
  2. 優化燈具佈局:避免將強光源安裝在主要視線範圍內。採用多點、分散式的照明取代單一強光源,可以讓光線分佈更均勻。
  3. 改變環境佈置:使用霧面或漫反射材質的建材與傢俱,例如霧面螢幕、非拋光地磚、淺色油漆牆面等,可以有效減少刺眼的反射。
  4. 調整個人習慣:工作時確保環境光充足,避免只開檯燈。適時調整窗簾或百葉窗,阻擋過強的太陽直射光。

結論

眩光是影響視覺舒適度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。通過理解其成因與類型,並在選擇燈具、規劃空間時多一分考量,我們就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更健康、更舒適的用光環境。下次當您覺得光線刺眼時,不妨試試上述方法,讓眼睛重獲清晰與舒適。